第1-50章
第1章
本书主角刘恪,穿越到了架空朝代大汉。
前任皇帝在在东胡人的攻势下不断南逃,最终在崖山自尽。
而刘恪历经二十年,终于登基为皇帝,激活了天命系统,可以通过开疆拓土、招揽人才、治理国家等手段来获取“君威”,再利用君威来抽取天命。
为了化解当前的危局,他使用了签到二十年获得的仅有的两次机会:一次是随机天命,抽到了毁誉参半的“澶渊之盟”;而另一次则是指定了李世民的天命,却在“天可汗”“大军统帅”“从善如流”等一系列正向天命中,获得了天命“弑兄杀弟”。
主角的情况危在旦夕。
第2章
正在刘恪痛骂系统垃圾概率之时,突发奇想地想讲两张天命结合起来,组成连招,而先皇留下的两位辅政大臣之一的宇文拜前来求见。
宇文拜从底层一路厮杀至辅国大将军,在系统的人才评级里是仅次于“国士”的“邦士”,是目前唯一的可战之将,他此次前来目的是告发另一位辅政大臣杨仲暗通敌国,以此搬到他来大权独揽。
而刘恪在悲痛国家将亡之时大臣们仍然内斗和争权夺利,他决定在明天的登基大典上和宇文拜结为兄弟,以此来最大化的发挥天命“澶渊之盟”和“弑兄杀弟”的作用。
第3章
登基大典当日,文武百官皆至,在杨仲还在缅怀过去辉煌时,大典开始了。
然而登基大典并没有按流程进行,因为宇文拜借着恭贺之际,向众人宣告了自己是当今皇帝结拜兄长的事实。
在众人各怀心思之时,东胡左贤王率兵前来距离琼州城仅有十里,而宇文拜借此机会,从辅政大臣的身份一跃成为了摄政大臣,权力在大汉从此仅仅是一人之下的权臣。
众人本想反抗,却发现让宇文拜摄政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其他人没有信心阻挡住东胡的十万大军。再加之宇文拜以武力及其朋党门生相逼迫,众人不得不同意。
而此时有一人从文臣行列中站出来,拂袖直指宇文拜,言称他亦是敢战者。
第4章
面对宇文拜的僭越行为,大殿中只有文官岳少谦站了出来,大声呵斥宇文拜,然而宇文拜反而为他升官,分润兵马给他,以他为示范來拉拢朝臣。
然而岳少谦并没有屈服,反而继续痛骂宇文拜并让其破防。
就在殿内千钧一发之际、朝中仍对大汉抱有希望之人退缩之时,刘恪出言命人将宇文拜拿下,然而并没有人敢于行动,甚至武官还隐隐形成了保护宇文拜之势,在场众人只有杨仲和岳少谦做出了行动。
而刘恪拿出了报信探子的长弓,在天命“弑兄杀弟”的作用下武力值来到了120点,远超宇文拜的99点,一箭射杀了宇文拜,又以自身气势震慑了场中所有人。
第5章
刘恪用自身气势和杀掉了宇文拜的行为,镇压住了朝堂上的所有人。面对朝臣的积极回应,刘恪反而对他们进行了嘲讽之后留客。当岳少谦询问如何应对东胡大军时,刘恪点明了东胡大军距离琼州城还有百里的位置,之前说还有十里的位置,是为了逼迫宇文拜露出真面目设的局。
杨仲提出继续进行登基大典,刘恪却说长安城才是大汉的都城,他要在长安登基,然而,众臣都不看好他的想法。
面对刘恪的询问,岳少谦提出了退敌四策,然后刘恪就顺势提拔了岳少谦,补替了宇文拜的空缺,命其准备御敌。
第6章
安排好御敌之事后,刘恪询问道,登基大典上发生的事情,在史书上应如何书记载。
面对杨仲的粉饰涂抹与和稀泥行为,刘恪反问太史令应如何记载,而太史令萧元长回复到按实记载,他认为,已经对不起皇帝了,不能再对不起官职。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的东胡仗营,东胡左贤王乞颜构正在劝降一个汉人禆将,然而这个小将领始终没有屈服。随后乞颜构收到了刘恪斩杀宇文拜的消息,他认为,刘恪留客有一定的魄力,若是早生些年,必能有一番作为,可惜现在却是自掘坟墓。随后他又修书一封,命人暗地里交给宇文氏。
第7章
而另一边,家族领头人被杀的宇文氏,宇文拜的哥哥、宇文家的家主宇文赞正在和一名老者谈论眼下的状况。
宇文赞认为,他的弟弟宇文护之所以失败身死是被皇帝逼得太急,两人一致认为刘恪是个有手段的人。而那名老者更是认为刘恪有高皇帝、孝武皇帝和光武皇帝的风采,然而此时正处于危难之际,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最终,两人决定先下手为强,与其等待皇帝清算,不如用宇文拜留下来的人脉关系调动禁军。
而我们的主角刘恪此时正在对着天命面板破口大骂,他在整顿朝纲的同时赚取了一定的君威,但刚刚却抽到了一个抽象的天命“物理棋圣”。
第8章
抽取一次随机天命后,剩下的君威还能够他再抽取两次。第一次,第一次他抽到了马上皇帝的虚影,然而打开一看却是赵光义的天命“高粱河车神”。在劝告自己可以将就用后,他又抽取了第二次,然而却是徽钦二宗的被俘虏后的天命,刘恪这回气急败坏,开始抨击系统正式的史书上没有,不能算数。然而抗议无效,杨仲也在此时求见。
面对刘恪的质疑后,杨仲没有狡辩,直接承认自己私下想要联系东胡,任由皇帝处置,然而,出乎杨仲的意料之外,刘恪却笑着问他,大汉河山值得东胡付出什么?
第9章
听闻刘恪的话之后,杨仲一开始还以为皇帝是在反讽自己,这个世界没有司马懿的洛水发誓,末代皇帝还是可以活的不错的,因此杨仲最终认为这是刘恪的真心话。
等到杨仲离开寝殿后,刘恪却自言自语道自己是不会对蛮夷守信的。
不多时,乞颜构就听说了杨仲的来意,连忙来到琼州城下。城内一片狼藉,五万禁军虽是百战老兵,但早就没了信心,将领也是怯。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岳绍谦的呼唤,三军将士竟积极回应。
然而,正当岳少谦想要杀掉出城的人祭旗时,却发现驾车出城的人是陛下刘恪。
第10章
众人在城墙上发现,刘恪驾着驴车,只带着八百侍卫跟着前行,他们都认为皇帝驾着驴车是自贱身份,众人都在埋怨刘恪,因为他们认为刘恪的“率先投降”,堵死了他们之后的上升通道,只有岳少卿还在坚守着守城的命令。
当刘恪进入中军大帐时发现对面一个侍卫的武力值,都比自己的800御前侍卫都要强。面乞颜构用典褚来讽刺他,刘恪也装作没有听到,反而提出想要和乞颜构结为兄弟。面对刘恪的提议,乞颜构经过思考,为了稳定自己的继承人位置,在大义上压服其他部族。,他表示,他和刘恪一见如故。
第11章
为了换取刘恪的信任,乞颜构也点明了自己的身份。然而,刘恪也并没有相信他。
随后,乞颜构命人按照东湖的习俗,斩白马饮血结拜,刘恪也故作艰难的喝了下去。,就在此时,猛地一声雷霆轰响,刘恪装作怕雷的样子趴到了地上,因此乞颜构也放松了警惕,认为另有他人杀死了宇文拜,而不是刘恪这个胆小的人。
为了收拢刘恪,乞颜构拿出了棋盘,准备和他下棋。在下棋时,面对乞颜构提出的各种无理条件,刘恪开始逐渐拉扯。忽然之间,刘恪强势暴起,发动了天命“物理棋圣”和“弑兄杀弟”,猛然掀起棋盘
第12章
面对刘恪的暴起,护卫乞颜车儿挡在了乞颜构的面前。然而,刘恪的目标本就是他,猛的一下砸死了他。
乞颜构反应了过来,认为这一切都是刘恪的阴谋。在他看来,宇文败是诈死的,周围必然有伏兵。面对刘恪驾着驴车追击的行为,他认为自己东湖左贤王的命比一个亡国之君珍重,因此是拼了命的跑路。面对皇帝的激将和带头冲锋的行为,八百禁军跟着刘恪一起冲锋。
城上众人见到了这种情形,岳少谦立即高呼出击,绑在马下的树枝也掀起了漫天尘土,这就更让乞颜构认为有埋伏,东胡众人纷纷跑路。
而岳少谦此时也指挥禁军带头冲锋,士兵纷纷高呼为大汉死战。
第13章
在中军大营中,刘恪驾着驴车带军冲锋,连续三次高呼道:“带玉石冠/身着金鳞甲/留翘辫的人是乞颜构”,吓得乞颜构抛衣、弃甲、割辫。在典储的护卫下,刘恪豪气大发,高呼道:虽百万众又奈我何?
即将进入入夜时分,面对东胡将领的反扑,刘恪也有些忌惮。忽然忽然鼓声震天,原来是岳少谦一马当先,挥剑率领军队冲击东胡阵营。
刘恪此时发现,岳少谦已经从邦士升级为国士,“忠贞”的特性也出现在了系统上。
面对劝告,刘恪没有退缩,反而亲自举起火把,为大军引路,而汉家儿郎也随他冲锋,击败了东胡溃军。
第14章
刘恪和将士们的声音在黑夜中回荡,汉军一路追杀,作为原本逃跑的一方,他们能准确找到东胡人的逃跑路线,面对东胡人的投降,汉军想到东胡军队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丝怜悯。
这场战斗以刘恪和将士们高呼的“天命在汉”而告终。战后,刘恪还发现作为太史令的萧元常具有调度物资的才能,准备之后任用他。而杨仲也带回了乞颜构的尸体。
在刘恪观察自己的系统面板,发现数据有了一定的上涨,得到了系统的合理解释:能力数值会随着自己的年龄和经验等上涨。
最后,刘恪决定先抽一次随机天命。
第15章
随着系统揭示抽取的天命结果,刘恪发现皇帝并不只有传统的封建皇帝,还有新时代的、治下只有几百人、辖地只有一个村的野鸡皇帝。因为他获得了名为“忽悠”的天命,在得知还可能抽到“相声”的天命,他彻底蚌埠住了。
而此时,在战斗胜利后,城内的百姓也在萧元常的组织下欢迎军队的凯旋。刘恪在回归时也发现萧元常在系统的评级里也是最强的“国士”。
面对百姓的夹道欢迎,刘恪也是十分激动,在面对萧元常安排的老者,他接过了酒,气氛引燃了全场。
在一片欢呼声中,无数的孔明灯点亮了清晨。
第16章
入城时,萧元常发现自己安排的老人拖,效果竟意外的不错,让人们看到了百姓的心中还有大汉,这就是的朝中以他为代表绝大多数人的中立派有了一展才学、复兴汉室的想法。
而大汉朝堂上还有另外三个势力,分别是以岳少谦为代表少数人的主战派,和以死去的宇文拜为代表的主和派,以及极少数的投降派。
宇文赞看到后,便和老者商讨一个合适的献城时机,以求一个富贵。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萧元常为了解决出征粮草盯上了他们。
出乎刘恪意料的是,一个名为姜祛寒的八岁孩童,拦住了他,并坚称自己想要参军。
第17章
刘恪原本想拒绝他,但在系统的观察面板上,姜祛寒完全成长后有着极高的“统略”值,因此向他许诺:等他十年后加冠,如果仍未改变参军的意向,他亲自为姜祛寒披甲。而姜祛寒的父亲,也在这时暗中思考从中获利的可能性。
趁着这个机会,刘恪又向围观的百姓宣告:自己作为天子亲自上阵,不是为了恢复汉室,也不是为了向东胡复仇,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们。于是他又收货了一波民心。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张睢阳虽是一个汉人,却是十万东胡军的真正统领,正在众将提前庆祝胜利时,却看见探子浑身是血的送来了消息。
第18章
在得知左贤王本人战死和一万东胡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众将领都惊呆了,也都确信大汉皇帝刘恪武艺高超,箭术惊人。
经历了最初因储君死亡而产生的慌乱,众将领在张睢阳的安抚下冷静了下来,随后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张睢阳认为,汉军经过一场大胜稳定了人心,拉出和东胡南下军队一样规模的军队不在话下,在朝廷缺粮而世家大族有粮的情况下,一旦大汉皇帝为了军粮强征世家,世家肯定会暗中导向东胡。
因此众人最终决定,背靠中原的他们要耗死大汉,来弥补左贤王死去的过错。
第19章
经历了一场大圣之后,刘恪又积攒了足够抽取两次随机天命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刘恪又看到了熟悉的宋徽宗在跳舞,接着他就获得了天命“六甲六丁”,略微提升了守城心得。第二次则是抽取到了北魏孝静帝这个能文能武的皇帝,但是却抽取到了他的挖地道技能,刘恪获得了天命“挖地道”。
最终刘恪决定先不使用君威来定向抽取,而是想着先积攒来激活系统的新功能。此外他还想着利用刚刚抽取的“六甲六丁”来刷一些正统点数。
数日后东胡大军兵临城下,刘恪找上了先皇宣传出来的骗子“天师”郭莲花。
第20章
在中原未失、先皇在世时,南方爆发了大疫。先皇找到了郭莲花,让他使用“符水”行骗。最终,先皇收获了民心,东胡暂缓了南下,郭莲花也收获了名声与行骗的资本。大疫过去,受伤的只有百姓。
就在东胡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刘恪用两箱金银诱惑了郭莲花,让原本想要跑路的他留了下来并答应施展“仙术”帮忙守城。
而看到乱世中宗教的作用,刘恪也在想要不要定向张角等宗教首领的天命,但出于对自己运气的清醒认知,刘恪放弃了这个想法。
看着城下耀武扬威的东胡军,岳少谦终于等来了皇帝,然而令他惊讶的是,却发现刘恪还带着郭莲花。
第21章
刘恪“情真意切”的请求郭莲花,允诺会拜他为国师,结为兄弟。
一旁的岳少谦也在安慰自己陛下的所作所为必有深意。杨仲、萧元常等人也在极力劝阻,劝阻的人里有还想施展抱负的人,也有认为不能投降把大汉买个好价钱的人。
然而百姓们却非常虔诚,再加上刘恪以高祖托梦之名震慑了所有人。
郭莲花为了之后方便跑路,要求在城门口“卖惨”。
一切都万事俱备,围观的百姓纷纷叫好,他们在看到刘恪也在“虔诚祈祷”时,也很受感动。
只有一个卖油翁站在一旁,黯然失色。
第22章
卖油翁原先是一名将军,在前些年东胡第二次南下时,他率领三万军队击退了东胡。他认为即使大汉千疮百孔,也不能说大汉不能打仗,然而刘恪找了个神棍糊弄人,即将成为亡国之君,他对此十分失望。
就在郭莲花“施法完毕”,准备浑水摸鱼跑路时,被刘恪大声呵斥,使用天命“物理棋圣”和“弑兄杀弟”用棋盘砸死了。
岳少谦此时才明白刘恪的所作所为是为了防止道教在守城时引发百姓暴动,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刘恪反而接替了郭莲花的任务,甚至做得更专业。做完后刘恪就带着亲卫回城了。
这一切都被东胡探马看到了。
第23章
在刘恪回城后,众大臣都围了上来。
岳少谦认为,皇帝的做法不仅解决了郭莲花这个不稳定因素,还平息了民怨,甚至把皇权与神权集中到自己身上。出乎他的意料,刘恪仍要求撤回城上守军,岳少谦也不得不遵守。一旁的杨仲也被刘恪登基以来的反复横跳给弄的躺平了。
另一边,东胡探马将发生的消息汇报给了张睢阳。听完后众将认为刘恪笃信法术,这是攻占城池、为左贤王报仇的大好机会。
然而经过张睢阳的解释众将才明白,原本可以利用道士来计划城中的粮食矛盾,可是在郭莲花死后,皇帝替代了他的位置,这个计划也就作废了。
第24章
众将对张睢阳的妙计失效感到可惜,而张睢阳却表示他看懂了刘恪的能力。他认为大汉使用“六丁六甲”守城,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准备半渡而击,在城门口安排了埋伏。最终,众将对他心服口服,张睢阳决定加强军营戒备,按兵不动,并派出使者潜入城中与敌方接触,试图利用敌方城门大开的机会。
而城内,面对嚣张的东胡使节,宇文赞忍气吞声,而老者却出其不意杀了他。
宇文赞原本对皇帝的“六丁六甲”看不起,却在老者的指点下认为皇帝的所作所为并不是想用“六丁六甲”来守城,而是为了攻心东胡统帅张睢阳。
第25章
宇文赞对此表示十分惊讶,在老者的引导下,他也听到了百姓对皇帝的印象:
在百姓口中,皇帝从使用“六丁六甲”守城,逐渐传播成了幼时在林场“一日悟道”,就连诛杀宇文拜和左贤王也都是使用的碗口粗的雷霆。百姓们都认为汉室复兴在即。
两人发现,刘恪的做法不仅功克了张睢阳,还获得了城内百姓的人心。因此,宇文赞决定暂缓动用私兵投降献城的行为,知道朝廷主动出击、城内空虚时再伺机而动。
而另一边,刘恪在宫中的楼阁借鉴了岳少谦,得到了城外的情报:张睢阳命人建了一座戏台,招人来唱戏。
第26章
在听到张睢阳派人修建戏台时,刘恪认为是想将大汉军队引出去,但是岳少谦却说将士们因为先前的大胜和“六丁六甲”的原因,纷纷想要出战。然而刘恪却说先前的法事只能守城,无法护佑大军,他告诉岳少谦,他准备修建通天台,再做一场更大的法事。
就在此时,萧元常带来了十几辆裸车,里面全都是修建通天台的工具和材料,看到这刘恪也就放心了萧元常的后勤能力。
以东胡为借口,刘恪让人在通天台对面再修一座戏台。
两人走后,刘贺命令他的八百侍卫在通天台和戏台之间挖掘地道,让他们保守秘密。
第27章
为了更好的统领禁军,刘恪参照系统面板的数据提拔了一个人,考虑到又是做法又是唱戏,赐其名为“化成雨”。
刘恪对此也是十分无奈:新臣中心且好用,但是难以发觉,旧臣水太深,他不放心。琢磨着系统数据的提升,刘恪决定大力培养他们,作为日后重启绣衣使的班底。
十日后萧元常前来汇报,刘恪借不能干扰法事为由,将他拦在了外面。而萧元常前来,目的是提醒城外还有东胡大军,不要再耗费物力了,但是他仍被刘恪打发走了。在此期间,亲信们也都被刘恪征服。
十天后,萧元常又来了。
第28章
萧元常这些日子为了筹备粮草整个人憔悴了许多,他这次来仍是劝谏刘恪不要再耗费粮草了。
刘恪原本以为城内粮草所剩无几,但在听到城内还有十日可用的粮草,更加佩服萧元常的后勤能力,然而,刘恪又把他赶走了。
又是十日过去了,离修建两台过去了一个月,萧元常第三次前来劝谏,而这次刘恪表示十日后他也要去看戏,萧元常失望的离开了。又是十日,在这期间杨仲拉过一次,却被刘恪劝回去写投降表了。
在刘恪率领典褚和亲卫做动员时,另一边,自从分粮用的大兜成了小斗,城墙上的岳少谦也快控制不住将士们的想法了。
第29章
岳少谦的治军风格严谨有序,面对东胡人的挑衅,他试图寻找出击的机会,但未能成功。将士们也都被他同甘共苦的行为感动,愿为其效力。
这晚,箫元常登上了城墙,他建议岳少谦休息一会,表示有情况他会及时提醒岳少谦。就在萧元常想为他盖上衣时,被刘恪拦下来了,而岳少谦也被两人的声音惊醒了。就在岳少谦以为刘恪会询问战况,但刘恪却问起了城外东胡军队的戏曲。
借着东胡军队《狼居胥山行》,刘恪和萧元常聊起了景帝后三年的历史,而细心的萧元常发现典褚不见了,认为皇帝早有安排,也放下心来。
第30章
两人在交谈中,还原了景帝后三年的事情:因为景帝的病危,边军并没有发现匈奴来犯,再加上七王之乱的影响,北方城池大都被攻破,数十万军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发生了被称为“凌辱之恨”的火烧甘泉宫事件,而后来继位的孝武皇帝展开了四十四年的汉匈大战,最终以胜利告终。
突然,城外的唱戏声音消失了,正在众人疑惑之际,刘恪称这是他请了地藏王菩萨,随后又大吼到二十年来的屈辱经历来鼓舞士气,并承诺会带军冲锋。
而此时,戏台附近的东胡军发现自己的大营起火了,顾不得交战便赶了回去。
第31章
而此时,典褚率领着八百御前侍卫,顺着地道来到的东胡军营的地下。
在典褚和化成雨两人近乎无效讨论后,他们认为张睢阳为人稳健,营帐内肯定防御严密,因此在冲出去后第一时间就要杀人放火,以此扰乱营盘。
而张睢阳等人也迅速反应过来,认为这不是内鬼而是汉军夜袭,两边开始相互厮杀。
而就在化成雨还想从俘虏口中得知张睢阳的位置时,典褚已经朝着人最多的中心冲过去了。他认为哪里人最多,哪里就是张睢阳,而事实也确实确实如此。
最终,御前侍卫们以典褚为前锋,仗着火势和溃军的乱势,渐渐接近了中军大营。
第32章
御前侍卫组成军阵,在向中军大营前进中当然也逐渐产生死伤,好在在典褚的带领下逐渐接近。
而另一方的东湖将领也劝说张睢阳早些收拢溃兵,重新安排,以此来防备城中的汉军大部队。但张睢阳认为,一方面一换一乃至二换一来消灭汉军都是不亏的,另一方面左贤王已经死了,如果再损兵折将他也只能死路一枪。
张睢阳认为典褚的勇猛和刘恪的计谋是东胡大患,因此想要先杀掉典褚。
就在危难之际,刘恪驾着驴车率领大军破阵杀敌,而刘恪使用天命“物理棋圣”时也被认为是在致敬先祖。
最终大汉大获全胜,而刘恪却感觉获胜的过于轻松。
第33章
在取得大胜后,刘恪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觉得还有没察觉到的地方,于是又一次认为自己身边缺少出谋划策的人。
经过一场战斗,刘恪通过系统面板发现自己又上涨了2点智略属性。
就在萧元常汇报俘虏人数时,刘恪却装作没有看见,认为是歼敌一万四千人,而不是歼敌一万俘虏四千。而萧元常也明白了刘恪的想法,一是节省了人力和粮食,二是兑现了之前的承诺。
另一边,张睢阳重整军队,这时他才明白汉军是采用了穴攻的方法,只是他不明白汉军是从哪里找来的人才。
第34章
张睢阳百思不得其解,疑惑于有这么一个将领,汉朝为什么不提前使用,以至于短短二十年就只剩下了一座孤城?
一旁的部下想让两位乞颜部的贵族承受此战失利的责任,但是张睢阳表示不屑于做这种事情,随后还隐晦的表示,乞颜石、乞颜亨两位将军此时已进入了琼州城。
他认为此时琼州城兵力空虚,他在撤退时下令让两人潜入城中勾引世家大族。而有一名小将历经多次迷路,总算找到了东胡军和更南边的琼州城。
而城内的宇文赞在焦急之中邀请了另外三家大族的族长,拿出了一封血书。
第35章
三位族长发现,这是一封血书。
这封血书是由北浦郡王刘保所写写的。按诏书所言,跳崖的先皇因刘煲年幼,受位与皇兄,因此在跳崖后想传位于刘堡而非刘恪,然而刘恪却篡遗诏登上了皇位。直到最近东胡来犯,他才有机会将血书通过宇文家的关系传出宫外。
四人假模假样的表演了一番,而宇文赞言称自己的三弟宇文拜并非是谋逆,且他通过宇文拜的得到了“真相”:刘恪杀掉了自己的五哥当上了太子,又毒死了先皇登上了皇位。两位托孤大臣一位身死,一位被抓住了通敌的证据而被胁迫。
说完这一切后,另外三家的家族也都认为这是“事实”。
最后,宇文赞露出了真面目:胁迫另外三家诛杀刘恪,应立刘堡。
第36章
面对宇文赞要求扣指印为证,在面对要么当琼州土皇帝、要么被诛九族的情况,周氏族长也有些犹豫,然而在吴氏族长和郑氏组长的刺激下,最终按下了手印。
三人原本打算联合禁军和家丁,待时机成熟扶持北浦郡王,却不曾想宇文赞想要联合东胡人。就在四人还在假模作样的演戏时,有家丁报信说禁军全部出城了,而宇文赞的智囊老先生也是消失不见,经历了短暂的慌乱,四人正准备在城中做些手脚不曾想两个东胡大汉闯了进来。
原来张睢阳派来的乞颜石和乞颜亨二人找了上来。经过一番交锋,乞颜亨以灭汉的功劳,诱惑四人起兵夺城。
第37章
由于刘恪的一番操作,大汉缓了一口气,让琼州世家对东胡有了些许利用价值。面对乞颜亨的诱惑,四人最终决定派家丁配合两人拿下城池。
就在召集家丁之前,宇文赞又把北浦郡王的事情说给了乞颜亨二人,两人认为有了北浦郡王的名义,在造反夺城时不易引起民变。就这样,在经过控制城门、散布谣言后,四家人成功控制了包括小宫殿在内的琼州城的所有地方。
面对城中惊变,所有人都意识到,城内出了岔子。而面对家丁们射出来的刘堡的“诏书”,岳少谦原本想要制止士兵捡起阅读,然而刘恪下令让全军将士相互传阅。
第38章
刘恪认为,面对所有人的好奇,与其在那里遮掩,倒不如让他们看清楚。
而他麾下的文武众人,典褚表示会一如既往的跟随刘恪,而萧元常认为,要以大局为重,先稳住当前的局势。而从系统面板上下降的正统值,刘恪能看出来,不仅三军将士人心思动,城内的叛军甚至还鼓动了蒙在鼓里的百姓。
面对众人的犹豫,刘恪也是发动了天命“弑兄杀弟”对着刘堡射了一箭,可惜被乞颜亨拦了下来。
面对刘恪的质疑,岳少谦带领三军将士回应道忠于陛下,然而刘恪要求他们忠于汉室,让他们原地休息。
然而,背地里刘恪却偷偷的带着典韦和八百禁军,准备从地道回城。
第39章
此时的琼州城内,因为突如其来的叛乱,街上早已没有了人,卖油老翁也早早回了家,在家里打发时间思考人生。
卖油老翁原名廉汉升,在东胡前两次南下时立了大功,然而第三次东胡南下终究没能挡住,在随后的二十年里见复汉无望,便辞官做了一个卖油翁。
面对儿子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兵,外面世家大族造反,不能袖手旁观”,而廉汉升也认为刘恪这个百姓口中的“圣人天子”值得自己再奋斗一次。
像他这样的老兵,还有害怕东胡进城为非作歹的人,都主动的拿起了兵器,开始行动了起来。
而远处,一员小兵在赶来的路上,又掉进了坑里。
第40章
而此刻的地下通道内,刘恪正带着典褚和三千精锐士兵,成功的通过地道悄无声息的进入了城池。而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直接前往城门附近,夺回琼州城。
然而不幸的事,刚走到城门附近,就被城池上的家丁发现了。而此时,在墙上墙下两拨人互射弓箭时,刘恪展现了高超的箭术。这是因为刘发现可以稍稍收点力,让兄弟持续提供天命“弑兄杀弟”的武力乘二的效果。
在交锋中,刘恪发现乞颜石的箭术对自己这边有很大的威胁,于是他决定掩护典褚,让他冲过去先解决掉乞颜石。
第41章
在冲阵过程中,世家的家丁无法阻拦典褚,唯一的威胁只有乞颜石的弓箭,于是刘恪决定以自己为诱饵,保证典褚的安全。一方面可以快速的夺下城墙,另一方面也要稳定人心。
乞颜石的前两箭都被刘恪躲了过去,面对第三箭,刘恪正以为要躲不过时,被老将廉汉升拦了下来。此时,刘恪发现一群年过半百的老兵和百姓们都聚集了起来,他兴奋地大声高呼道:大汉岂无人耶?!
最终,他们夺回了城墙,却发现敌人只是放弃了城门,选择了退守到城内的其他地方。于是,刘恪决定分兵两路
第42章
刘恪一边命令典褚率领一队士兵去牵制乞颜石,一边又派人让岳少谦率军入城,接手城市布防,而他自己决定和廉汉升追赶乞颜亨和刘堡。路上的交谈中,刘恪也觉得廉汉升的性格很对自己的胃口。
到了宫院外,刘恪也发现外头多了一圈防御设施。面对这种情形,刘恪他们只能选择强攻。最终,两军短兵交接,开始了血战。
在交战中,刘恪发现年老衰弱的廉汉升在和乞颜亨的交战中落入了下风,却发现自己的天命没有什么能派上用场的地方。
突然,乞颜亨直奔刘恪而来,众人来不及保护刘克,突然之间,一员银枪亮甲的小将从后方杀了出来
第43章
这名银枪亮甲的小将自称赵宁赵子义,他的突然出现使得战场上的众人都是一愣,而刘克通过面板也能看到赵宁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刘恪通过喊话,使得和赵宁打的难舍难分的乞颜亨分了神,而刘恪接着这个机会,发动了天命“物理棋圣”,杀掉了乞颜亨。最终,一行人成功攻入了大殿。
进入宫殿后,看到宇文赞等四家家主和一些家丁都在殿中,刘恪大喊一声,除却贼首外一个不留。血腥的场面使得四家家主荒乱无神,想要逃走却被拦了下来。
而面对惊慌的刘堡,刘恪豪言道,自己哪怕是离开了宫殿,效仿先祖,也能打下一个天下。
第44章
此刻,典褚的到来标志着城内残贼已经被全部消灭,岳少谦的出现也表明,城防已经安排好,即使张睢阳再次兵临城下也无可奈何。眼见大局已定,朝中文武也不再有派系之分,赶紧表忠心。
面对众臣的忠心,刘恪说到:他所在的才是金銮殿,然后一箭解决了刘堡的性命。
面对着江山欣赏了一会儿,刘恪终于睡着了。
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长了一点统帅值,正统值也是直接涨到99点,用来抽奖君威和效忠也涨了很多。通过系统得知,他治下没有一州之地,正统无法满值。
就在他思考如何拿下整个琼州时,先前宇文赞的智囊老者跑了过来。在系统评级里,他竟然是“国士”!
第45章
刘恪发现这个老者名叫贾无忌,有着高达104点的智略,逆天程度堪比典褚103点的武力。然而,他也很疑惑,为什么他会在宇文氏中当一个门客?
与此同时,在贾无忌眼里,刘恪却是手段、智谋和武力都是一等一的狠人,刘恪率先开口询问他,是否愿意入朝为官,得到了贾无忌肯定的回答。借此机会,刘恪也以如何打破现在的死局来考教他。
他先是给出了保证粮草供应的方法来争取时间,然后提出了用反间计来离间东胡军中的汉人和胡人,刘恪认为这有伤天和。然而他不知道,不知道的是,贾无忌心中另有妙计,为了藏拙没有说出来。
第46章
短短数言,让刘恪对104点的智谋有了粗略的了解。然而,刘克仍然觉得贾无忌必然有所保留,因为这些计谋过于稳妥。
思考再三,刘恪利用系统信息直接喊出了贾无忌的名字,决定让他担任执金吾。如果不答应,就用棋盘直接杀掉他。
然而,贾无忌最终也是答应出仕,随即献上了一册《治民书》,言称世家大族侵占土地,百姓和忠于汉室的臣子被排挤。出于保护贾无忌的目的,刘恪将他送入了大牢。
等到人都走后,刘克最终决定用2000点的君威指定朱祁镇的天命抽取。
第47章
处于对自己手气的了解和系统的抠门程度后,刘恪并不觉得自己能抽到什么好天命,于是他直接选择了指定抽取,获得了两个“不可思议”的天命。
第一个天命名称为“瓦刺留学生”,作用是可以让刘恪熟练的掌握外语,迅速融入到异族之中。第二个天命名称为“叫门天子”,作用是可以放大刘恪的声音,听起来气势十足。
看着剩下的300多点天命,刘克决定再来一次,随机抽取。
当他看到系统给出的剪影上的人,拿着三根箭拜了拜后就上阵杀敌,在战线前直接登基称帝。刘恪就知道这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刘恪无比期待着他的天命“三矢之训”。
第48章
然而,系统好像没有听到刘恪的呼声一样,最终抽出来了一个名为“伶官天子”的天命,效果是让他的唱跳水平提高。
趁着还在气头上,刘恪命人去宇文氏等家族的府邸取来了酒水美食,邀请心腹文武开一场庆功宴。
在宴会上刘恪决定按功轮赏。刘恪认为典褚冲锋陷阵,居功第一;岳少谦调度大军居于次席;萧元潮也因筹备粮草名列第三。而廉汉升和赵宁也都各有赏赐。
在赏赐时,刘克决定以后要趁着光复大汉时改革军制和官制,然而现在不能一昧的改革。
处于好奇,刘恪询问赵宁为何是从宫苑之中杀出来的?而赵宁的回复也让人哭笑不得:他是骑马时在城外掉进了坑洞,顺着地道走进来的。
第49章
原来,15年前顺平侯一家在南下时,带领汉军阻拦东胡人的追杀,然而却被江南世家的众臣陷害,无奈被困前线,最终只有赵宁一人活了下来。
通过萧元常的统计结果得知,大汉军队大多是轻伤和战死者,重伤人并不多,而东胡人损兵折将的同时还损失了无数物资。
刘恪决定在城门前立一座墓碑,上书战死将士的名字祭拜,又立一座无字空碑,一方面可以凝聚人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刷取名望。
随后,刘恪要求准备1000套残破的东胡制士兵甲,又拿出了《治民疏》,在场众人纷纷表态支持,庆功宴圆满结束。
第50章
第二天,朝会召开,百官入殿。
面对刘恪以自己父亲的昏庸为借口,进而质疑朝堂上的人都不是贤臣,文官之首的杨仲出面反驳。然而当众人看完《治民疏》后,纷纷大力驳斥里面的内容。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刘恪只是需要一个打击世家的借口。
面对以杨仲为首的文官们的狡辩,刘恪出其不意,发动天命“物理棋圣”,用棋盘杀了三个大臣。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刘恪令化成雨拉来了三车通敌的信件。
发泄完后,刘恪一把火点燃了所有的信,自责到“自己错就错在生的太晚”。
0.0
人评价